第9章
苏氏布行之中。
苏璟正在视察新式纺织机的成果。
随着纺织女工的操作,丝线以飞快的速度不断的聚合,快速的变成了布匹。
系统给的图纸就是牛逼啊!
苏璟在心头感慨,虽然仅仅只是一些新式的纺织机,但已经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数倍。
这是苏氏布行能够立足的根本。
麻布商战之时,苏璟已经有了改良麻布的方法,才能保证供应足够的麻布。
“东家,您真是神人。”
孙平看着眼前的新式纺织机,满眼都是崇拜。
自己的这位老板,简直无所不能。
苏璟笑道:“我没那么神,你好好经营布行,以后生意只会越来愈大。”
“是,东家。”
孙平十分欣喜的回答道。
苏璟离开了苏氏布行,又来到了乡下的一处农田。
这里是他的私田,种植了许多他从系统得来的大的香料,是他的几家酒楼的重要支柱。
看着田地里生长良好的作物,苏璟相当的满意。
“那两个家伙不跟着,着实轻松了许多。”
苏璟感慨了一句。
自从泄露天机之后,这两人就直接消失了。
苏璟也能理解,毕竟这事可不小,两人的身份大概也很不寻常。
要说后果,苏璟也没太过担心。
反正自己说的都是实话,哪怕那两人真能捅到天子耳朵里,要抓自己,大不了自己跑就是了。
溧水县的产业,看似庞大,其实也就是苏璟一年搞起来的。
都穿越重生了一回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商业模式成功后,也就是说她只要有资本,就可以到其他地方东山再起。
想到番薯已经种下,苏璟决定开始准备酿酒了。
虽然现在是禁酒的,但私下里研究研究,只要不大规模搞,也没什么大事。
现在是明朝,古法酿酒的工艺倒是非常的成熟。
可惜,这种酿造法酿出的酒普遍度数不高。
苏璟喜欢的,是高度的烈酒。
不仅可以喝,还可以用来消毒。
这就要用到蒸馏法了。
虽然元朝时已经有蒸馏法了,不过并不成熟。
因为古人只是知道蒸馏的办法可以使酒的度提高,原理并不清楚,操作上也十分的简陋。
而苏璟用的蒸馏法,那就是纯纯的现代工艺了。
一间密闭的屋子里,各种瓦罐摆满了桌子,苏璟不断的在进行着操作,简直如同一个炼金术师。
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酒液不断的流出。
酒精提纯后那浓烈的气味无比的刺鼻,苏璟闻着这味道,相当的开心。
这说明自己成功了!
..........
应天府。
紫禁城内。
朱元璋正在大殿内处理着公务,十五岁的太子朱标站在一旁观摩学习着。
“标儿,你认为现在我对皇室子弟的供奉有问题吗?”
朱元璋朝着朱标问道。
这是他大明帝国的未来继承人,有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朱标来了解学习的。
朱标并没有意外,这样的突然提问,是朱元璋经常做的事情。
“父皇,儿臣以为并无不妥。”
朱标恭敬的回答道。
朱标同他的弟弟们关系都很好,多分些供奉他认为是应该的。
果然。
朱元璋心中微微一叹。
自己的这个太子,他还是很满意的。
不仅仅是其他的儿子很服气,朝中的各个大臣也是非常的支持。
正是如此,也养成了其仁厚的德行。
朱元璋又问道:“那如果我要将皇室子孙的供奉削减呢?你认为如何?”
削减皇室供奉?
朱标一愣,旋即说道:“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明国库充盈,几个皇室子孙,又有什么不能供养的呢?”
“国库充盈,几个皇室子孙。”
朱元璋重复着朱标的话,越发的觉得苏璟之才能有多可怕。
“标儿,那为父问你一件事,你认为大明朝二百年后,会有多少皇室子孙?”
朱元璋盯着朱标认真的说道。
朱标愣住了。
他倒真没有想过二百年那么远的事情,那时不仅是他不在了,他的儿子孙子都不在了。
不过细细计算一番,朱标便被震住了。
若以现在的皇室子孙供奉标准,只要有皇室血脉者皆由大明国库供养的话,二百年后,大明国库需要供养的皇室子孙怕是有百万之众!
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
庞大的两个国库都只能是杯水车薪的数字。
若是这条供奉的法令一直延续下去的,大明朝终将被朱家子孙拖垮!
“父皇,这.......”
朱标看着父亲朱元璋,眼中满是震撼。
他无法想象,只是一些皇室子孙的供养,竟然会如此恐怖!
“父皇,是儿臣思虑不当。”
朱标低头认错。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标儿,为父之前的想法也同你一样,认为不过区区几个皇子皇孙而已,然而若是不加改变,大明无需外敌,自己就垮了。”
“父皇也同儿臣一样吗?”
朱标有些疑惑的抬起头道:“那父皇是如何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刘中丞吗?”
刘伯温才名天下皆知,朱标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朱元璋回答道:“并不是他,是溧水县的一个商人,叫苏璟,他有大才!”
商人!
朱标直接惊住了。
他很清楚自家父亲对于商人的态度,没想到竟然会有一个商人能让父亲称赞大才。
但想想这二百年国运之事,这位名叫苏璟的商人,确实是大才!
朱元璋看向儿子道:“标儿,为父有件事要你去做,去溧水县,拜苏璟为师,跟在他的身边学习。”
“陛下,您让太子去苏璟的身边学习?”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问道。
他刚刚从朱元璋的口中得到这个消息,还有些吃惊。
朱元璋点头道:“没错,朕想过了,苏璟此人有才,但志不在仕,若是我直接表明身份强压他,恐怕会适得其反。”
苏璟年轻又有才能,靠身份压人是下乘的做法。
刘伯温拱手道:“陛下圣明,此法可行,太子若能跟在苏璟身边学习几年,大善!”
一开始刘伯温还担心朱元璋会动强,现在听到这般打算,也是放下心来了。
他同样非常的欣赏苏璟。
“不过,关于这宗室的供养问题,伯温你可有改革良策啊?”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询问道。
苏璟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很深刻,也让朱元璋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福泽子孙的想法有问题。
但知道有问题,不代表有解决的办法。
刘伯温回道:“陛下,老臣这几日确实思索过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套方针,还请陛下明鉴。”
“现如今宗室供养等级共有八级,从亲王起,依次是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宗室子弟无论传承多少代,保底至少是奉国中尉。”
“既如此,不如将这保底取消,奉国中尉的宗师子孙,不再承袭。”
“同时削减两到三级的宗室等级,如此便可大大削减国库的压力。”
“这便是老臣思考的办法了。”
刘伯温说完,便默默的低着头,等待着朱元璋的态度。
他也是有些紧张的。
作为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刘伯温十分了解老朱的个性。
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朱元璋十分的大方。
可能是因为幼时太过贫苦,所以登帝之后的老朱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再经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生活。
一个皇子从出生到老死的一切,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全部由国家供养。
甚至他还规定皇室子孙不得从事任何职业。
有钱又不能做事情,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件事:
繁衍!
历史上,老朱家开花结果的速度远超之前的任何一个皇室。
现在刘伯温的方针,其实已经是在违背朱元璋的初衷了。
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刘伯温相信,以朱元璋的眼光,应该是看出其中的厉害关系的。
“伯温,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朱元璋思虑片刻后说道。
就算是他再怎么想福泽子孙,但在皇朝大业的传承面前,一切都得靠边站。
刘伯温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没有什么大乱子。
“不过。”
朱元璋一句话又将刘伯温的心给吊了起来。
“不知道苏璟这小子,会不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不由的想到了问题的提出者,苏璟。
刘伯温说道:“此事简单,让太子殿下旁敲侧击一番不就可以了。”
“哦。”
朱元璋来了兴趣:“那就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