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回答老刘的问题就行,挖墙脚的事情就别想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
苏璟则是丝毫不让道:“大叔,这话就不对了,良禽择木而栖,我这是给刘老伯一个更好的选择!”
“刘老伯,大叔给你多少钱,我开十倍!”
一个能认为大明官员俸禄不少的老爷,苏璟也不认为他能给手下人开多高的俸禄。
十倍,就是这么豪横!
朱元璋的脸都绿了。
刘伯温怎么立刻道:“苏公子说笑了,老朽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不值得苏公子如此厚待。”
苏璟摇头道:“此言差之矣也!刘老伯你是人才,人才就值得我出这个价!”
苏璟和刘伯温聊了不少,更是见到了刘伯温在苏氏布行那敏捷的反应力。
人才!
绝对的人才!
对于这样的人才,他向来是不吝啬的。
“多谢苏公子抬爱,老爷待我很好,不必了。”
刘伯温再度推辞道。
开玩笑,现在他的老板可是天子,怎么可能被苏璟招揽。
当然,能被如此追捧,刘伯温内心还是相当满足的。
只可惜,朱元璋的脸色就是一差再差了。
“苏璟,不要太过分了,老子的人也敢抢,信不信老子打断你的腿!”
气急败坏的朱元璋已经忍不住爆粗口了,朱重八泥腿子的性格直接暴露出来。
“切。”
浑然不知面前二人身份的苏璟那是半点不杵。
作为一个商海沉浮过的人来说,苏璟从来不会露怯。
“你.......”
朱元璋还想说话,刘伯温一顿眼神加劝诫,面前算是止住了。
不过刘伯温看向苏璟,也是不由的感慨这年轻人胆子够大。
只是不知道如果苏璟知道了自己二人的身份,还有没有这个胆子了?
想到那时的场面,刘伯温脸上不由的浮现出一抹笑意。
“苏公子,还请解惑。”
刘伯温又朝着苏璟说道。
朱元璋攥了攥拳头,这大明国策都是他制定的,无论是农商还是军政,朱元璋都十分的自信。
现在,他也想听听苏璟到底有个什么见解,竟然敢贬低自己的政令。
苏璟指向外面繁华的街道说道:“看到外面街上全是人了吧,但你们知道吗,其实半年多前,一到晚上这溧水县就万籁俱寂了。”
“其实想要管理商人,首先要对商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什么是商业,说的简单直白点,就是资源的交换。”
“用你不要的资源来置换你需要的资源。”
“一开始没有货币的概念,所有商业活动都是以物易物,后来有了货币,便成了以货币为中介的商业活动。”
“理解的商业的本质之后,才能对其制定相应的政策。”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苏璟有些口干,举杯喝了一口茶。
刘伯温双手作揖,朝着苏璟郑重道:“苏公子大才,简单几句话就将商业的核心展露无遗,老夫佩服!”
这不是作秀,而是刘伯温听懂了苏璟关于商业本质的阐述。
苏璟继续道:“既然商业的本质是资源的置换,那么就有一个前提了,得有资源才能置换!”
“目前咱们大明朝的主要资源来源就是农业,所以重农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非常的正确!”
“农业是一切之本,能保证基本的生存,商业却能提高生存的效率。”
“有了商业活动,才能让资源更好的流通,资源的流通整合,反过来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就比如农民种粮食,粮食收了卖出去,有了钱买农具耕牛,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
“其中粮食和农具耕牛的买卖过程,就离不开商业。”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一个方面。”
“如今咱大明朝的商税确实低,但对于商人的活动范围却做了相当大的限制。”
“要知道商业的本质是资源的置换,而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显然是不一样的。”
“将商人圈起来,其实大大限制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这是第一个弊端。”
听着苏璟的话语,刘伯温在认真的思考着。
一旁的朱元璋忍不住了,直接说道:“姑且算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这商人若是不加管制,那便是最不稳定的存在,不知道多少人会被坑蒙拐骗!”
限制商人的活动范围,在朱元璋当初制定这条规矩的时候,就是为了能够稳定各方秩序的。
毕竟古代不比现代,没那么多的追查手段。
商人随意流通,那奸商必然会多出许多来。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便可以了。
而且朱元璋认为商人是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他们在买卖当中横加干涉,才导致在战乱时年代甚至和平年代里出现囤积居奇、物价暴涨的现象。
苏璟看向朱元璋,点头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我不认为简单的限制商人的活动范围是什么好办法。”
“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生,而奸商的出现则会毁坏民生。”
“那么咱们的第一要务不是限制商业,而是限制奸商!”
“就比如我北上收购牛肉,一路上可是看到不少牙行(中介)因为没有牙帖,导致货物堆积,难以流通,最后只能烂掉。”
“这简直就是因噎废食。”
苏璟当然清楚,这老朱如此操作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社会更加的稳定。
只是这样大力的阻碍商业的发展,导致的后果就是商业税收上不来,大明的国库压力,最后都加到农民的头上。
明朝后期的农民,生活那是相当的水深火热。
当然,在这里苏璟也只是简单说了说当前的坏处,未来的事情并不能提。
朱元璋听着苏璟的话沉默了。
他和刘伯温微服私访,苏璟所说的事情,确实是见到过。
牙行没牙帖,货物无法售卖,只能堆积。
他本以为只是极少数的事件,但听苏璟的意思,怕不是他以为的这样。
而且苏璟说的确实有道理,商业不是坏事,坏的那是不务正业心思不正的商人。
这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你认为该如此解决这个问题呢?”
朱元璋反问道。
苏璟嘴角一扬,淡淡道:“那是天子的事情,与我何干,我只是个商人,不干朝政。”
一句与我何干,直接噎住了朱元璋。
倒是刘伯温笑道:“苏公子,你这话就不对了。”
“我想你也应该猜到了,我家老爷身份不一般,你真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家老爷也是可以呈上去的。”
说话间,刘伯温抬手指了指头顶,意思不言而喻。
朱元璋也是立刻附和道:“没错,苏璟你也是商人,这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苏璟看了看两人,又喝了杯茶道:“哦,我知道你们身份不简单,没想到都能够到天听,真还真是让人意外。”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现在知道怕了,那以后说话就收敛点,小心我告你的状!”
苏璟的嘴,那是气了老朱不知道多少次了。
这找到机会,朱元璋自然要恐吓恐吓了。
谁知苏璟满不在乎道:“那又如何,我告诉你大叔,就算是天子当面,我也敢这么说!”
“你以为天子和你一样小肚鸡肠啊?几句话就受不住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的相当的精彩。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是该生气还是该高兴。
刘伯温则是在一旁憋笑,苏璟这小子,真是有够会说话的。
“好了,我也不与你计较了。”
苏璟淡淡道:“既然你说你能将我的意见呈上去,那我就斗胆说几句。”
“首先这限制商人活动范围的政令,得改!”
“当然,也不能说是一刀切的放开,而是根据其行商的路线发放对应的商帖,保证其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其次,适当的放开一些行业的官方垄断,一个行业只有官方经营,没有百姓经营那注定是无法发展的。”
“但我说的都是盐铁这类之外的行业,有些得专营还是专营。”
“最后,需要建立完整的商税体系,商业的发展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多加引导,必能为大明朝带来大量的税收!”
.......
苏璟侃侃而谈,作为一个曾经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对商业的理解不可谓不深。
加上现代思维对于古代思维的高度碾压,此刻根本就是在降维打击。
朱元璋和刘伯温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心思,全都沉浸在苏璟的讲解之中。
他们的脑子都不笨,但这些东西,乃是时代累积的精华,并不是可以想出来的。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苏璟总算是讲了个大概。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我懂得也就这些。”
苏璟直接拎起茶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然后直接起身:“走了。”
二人根本就没有反应,脑子里全是苏璟刚才说的理论。
“二位客官,还需要续茶吗?”
店小二的声音将朱元璋和刘伯温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两人对视一眼,眼神中满是震撼。
“再来一壶茶。”
朱元璋说道。
“好嘞,客官。”
店小二立刻送来了一壶茶。
“伯温,你觉得这苏璟说的如何?”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微微一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璟今天这一番商业见解,彻底的折服了刘伯温。
听到刘伯温都这般评价,朱元璋微微点头:“真是想不到,这溧水县内,竟然会有苏璟这样的人才,好啊!天佑大明!”
刘伯温恭敬道:“陛下,苏璟此人可用。”
“不急,不急。”
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道:“这小子太过桀骜,还是得再看看。”

